为什么科技产品名字决定生死?
在应用商店里,用户平均停留时间不足3秒,一个拗口或毫无记忆点的名字会直接被滑走。名字不仅是之一印象,更是搜索入口、品牌资产和口碑传播的起点。

如何给科技产品起名?先回答三个灵魂拷问
1. 用户搜什么?
打开百度指数或微信指数,输入行业核心词,把“需求词+场景词”组合成长尾词。例如做AI录音笔,发现“会议纪要神器”“课堂录音转文字”搜索量高,就把“纪要”或“速记”嵌进去。
2. 对手叫什么?
把竞品列成表格,统计高频字根:如“云、Pro、Max、Link”。避开红海词,寻找缺口。如果大家都用“云”,你可以用“雾”或“溪”制造差异。
3. 五年后还成立吗?
别用“5G”“元宇宙”这类易过时的词。选择可延展的意象,如“星”“脉”“轴”,技术迭代后依然贴切。
科技产品命名技巧:六把手术刀
技巧一:功能可视化
把最硬核的功能翻译成画面感词汇。
• 降噪耳机叫“静界”,一秒传递隔绝噪音的想象
• 翻译耳机叫“语桥”,直接暗示跨语言沟通
技巧二:数字锚点
用数字制造精准记忆。
• 360安全卫士:全方位守护
• 印象笔记·剪藏7.0:版本号暗示持续进化

技巧三:跨界借词
从天文、生物、音乐借词,自带高级感。
• 天文系:“脉冲星”“光年”
• 生物系:“神经元”“基因”
• 音乐系:“ *** ”“节拍”
技巧四:动词化命名
让名字自带行动指令。
• Zoom:直接放大沟通效率
• Slack:提醒“松弛”工作流
技巧五:双拼混剪
中英文混搭,兼顾本土与全球。
• 腾讯会议:Tencent Meeting→VooV Meeting海外版
• 小米路由器:Mi Router,“Mi”全球认知成本低
技巧六:域名可注册
起名同时查.com/.cn是否可注册,避免后期百万赎金。用Namecheap或阿里云批量查询,优先选6字母以内。
实战案例拆解:三款爆款名字的诞生
案例A:Notion
问:为什么叫Notion而不是Note?
答:Note只是“笔记”,Notion包含“概念、观念”,暗示可搭建知识系统,同时发音流畅,全球无歧义。

案例B:剪映
问:短视频剪辑工具为何不用“快剪”?
答:“剪映”把“剪辑”与“影像”压缩成诗意动词,比“快剪”更具画面感,且避开“快”字泛滥。
案例C:Cybertruck
问:特斯拉皮卡为何不叫T-Truck?
答:Cyber前缀来自赛博朋克,直接锁定极客人群,同时与特斯拉未来感品牌一致。
避坑指南:四大死亡陷阱
陷阱一:谐音梗
“鸡你太美”式名字短期好玩,长期尴尬。
陷阱二:生僻字
龘、鬣等字用户打不出,搜索流量直接腰斩。
陷阱三:文化冲突
“白象”在东南亚是吉祥物,在欧美却是“昂贵无用”的代名词。
陷阱四:过度缩写
“AIoTSC”这类缩写只有内部人懂,用户记不住等于不存在。
命名流程SOP:从0到1的七天冲刺
- 需求梳理:列出产品核心功能、目标人群、情感价值。
- 关键词风暴:团队脑暴100个词,用Miro贴便签。
- 竞品排除:商标局官网+天眼查筛掉已注册词。
- 用户测试:问卷星投放200人,选记忆度更高的3个。
- 域名锁定:阿里云秒查,可注册立即下单。
- 多语言朗读:Google Translate听发音,避免歧义。
- 灰度发布:小范围A/B测试,数据决定最终名。
未来趋势:AI如何参与命名?
ChatGPT可生成千条候选,但缺乏商业嗅觉。正确姿势是:AI提供灵感→人类做文化校验→律师做风险排查。
例如输入“AI+宠物+健康”,AI给出“PetPulse”“VetMind”,人类再筛选出“宠脉”并注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