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全到底收录了哪些朝代?
很多读者之一次拿到“历史大全”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它到底从哪朝哪代开始写,又写到什么时候结束?目前市面上流通最广的纸质与电子版,通常把断代标准锁定在“从夏商周到清末民初”这一区间。细分下来,可拆成下列脉络:

(图片来源 *** ,侵删)
- 先秦: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 帝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 隋唐:隋、唐、五代十国
- 宋辽金元: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
- 明清:明、清(含后金)
- 近代:太平天国、中华民国肇建
为什么不同版本的历史大全朝代数量不一样?
有人拿到A出版社的“历史大全”数出二十四个朝代,有人用B出版社的却只找到二十一个,于是疑惑:是不是漏印了?其实差异来自“正统观”与“并立政权”的处理方式:
- 正统观差异:传统史家把三国归一于魏,南北朝归一于南朝,于是数量减少。
- 并立政权取舍:辽、金、西夏是否单列,直接影响总数。
- 近代史截点:有的版本把辛亥革命写到清帝退位即停,有的则延伸到北洋 *** 成立。
历史大全哪个版本最权威?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但业内普遍认可“三把尺子”:史料来源、校勘团队、再版次数。
之一把尺子:史料来源
最被推崇的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它把正史、实录、起居注、会要、方志全部打通,并附校勘记。若“历史大全”直接引用该点校本,可信度立刻拉高。
第二把尺子:校勘团队
权威版本往往由国家级古籍整理小组牵头,成员包括断代史、历史地理、金石学专家。例如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历史大辞典》系列,每一词条都经三位以上专家交叉审稿。
第三把尺子:再版次数
再版次数越多,说明市场与学界双重认可。目前再版超过十次的权威版本有:

(图片来源 *** ,侵删)
- 中华书局《中国历代纪年表》
- 商务印书馆《中国历史纪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通史》插图本
如何快速判断自己手里的历史大全是否权威?
三步自检法:
- 看版权页:是否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字样。
- 翻附录:权威版本必附“主要参考文献”,且列出原始档案编号。
- 对纪年:随机挑三个年份,与中华书局点校本核对干支、庙号、年号,若完全一致,则可信。
电子版与纸质版,谁更权威?
不少读者纠结:Kindle里的“历史大全”会不会被删减?答案是:看渠道。
- 若来自知网、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内容与纸质母本一致。
- 若来自民间扫描PDF,常缺页、错页,甚至混入网友批注。
- 若来自商业数据库,需确认是否获得出版社正式授权,并查看更新日志。
进阶:如何利用历史大全做断代研究?
拿到权威版本后,研究者常做三件事:
- 做年表对照:把正史、实录、地方志中的同一年事件并列,寻找矛盾点。
- 做地理复原:利用历史大全中的州县沿革表,配合GIS软件,还原疆域变迁。
- 做人物年谱:将分散在纪传、志、表中的同一人资料抽离,合成完整生平。
常见误区:历史大全能替代二十四史吗?
不能。历史大全是“压缩饼干”,提供框架与索引;二十四史才是“满汉全席”,包含诏令、奏疏、列传细节。研究深度问题,仍需回到原始文献。
一句话记住选书原则
选历史大全,先看出版社,再看校勘者,最后看再版次数,三者皆硬,基本不会踩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