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有哪些历史事件_韶山历史大全

新网编辑 14 0

韶山名字的由来与早期传说

韶山因舜帝南巡时在此奏“韶乐”而得名,这一传说最早见于《史记·五帝本纪》。“韶乐九成,凤凰来仪”的典故,让这片土地自带“音律之山”的光环。当地老人口耳相传:舜帝登山时,山风吹动竹叶,天然节奏与乐工演奏的“韶乐”相合,于是赐名“韶山”。


明清时期的韶山:宗族与书院

明代洪武年间,毛氏始祖毛太华从江西吉水迁至韶山冲,开启了“毛氏六百年耕读史”。至清代,韶山冲形成“九庙十三桥”的格局,其中毛氏宗祠慈悦庵关公桥至今留有遗迹。

  • 毛氏宗祠:始建于乾隆年间,门楣“注经世业”四字为曾国藩手书。
  • 东茅塘书院:嘉庆年间由毛氏族人创办, *** 少年时曾在此旁听《左传》。

1893—1927: *** 在韶山的成长与早期革命

1893年12月26日, *** 诞生于韶山冲上屋场。少年时期,他常在南岸私塾井湾里两处读书,留下“天井对诗”“偷读《水浒》”等轶事。

1925年6月, *** 回韶山建立 *** 韶山特别支部,秘密发展毛福轩、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等32名党员,成为湖南农村之一个党支部


1927—1949:血与火的韶山冲

1927年“马日事变”后,韶山党组织转入地下。“韶山五杰”中四人相继牺牲,仅毛福轩突围至上海,后于南京雨花台就义。

抗战时期,韶山成为八路军南下支队的联络点,当地百姓用“竹筒藏信”的方式传递情报。1949年8月9日, *** 第四野战军第46军138师进入韶山冲,“毛氏宗祠升起之一面五星红旗”


1949—1976:韶山成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1950年,湖南省 *** 开始对 *** 故居进行修缮,并修建韶山招待所。1959年6月25日, *** 回韶山写下《七律·到韶山》,其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成为韶山精神的核心表述。

1967年,韶山铁路通车,长沙至韶山每日开行“红卫兵专列”。至1976年,韶山年均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


改革开放后的韶山:从圣地到景区

1986年, *** 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 *** 铜像广场落成, *** 题写“ *** 同志”五字。

2004年,韶山启动“一号工程”,投资12亿元完成故居保护、滴水洞开发、景区交通改造三大项目。2011年,韶山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韶山历史冷知识问答

问: *** 为何在1959年突然回韶山?
答:1959年庐山会议前, *** 专列途经湖南,临时决定在韶山住“松山一号”别墅,以“调查研究”名义与乡亲座谈,实际为即将召开的会议做准备。

问:韶山“毛氏家谱”现存何处?
答: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修订的《韶山毛氏四修族谱》原件藏于湖南省档案馆,共24册,记载毛氏自江西迁湘至民国时期的世系。

问:滴水洞为何长期不对外开放?
答:滴水洞一号楼为1960年代修建的战备工程,曾设防空洞、指挥所、医疗室,1986年才局部解密,1990年代逐步开放。


韶山历史大事年表(精选)

年份事件
1767年毛氏宗祠落成
1893年 *** 诞生
1925年 *** 韶山特别支部成立
1950年 *** 故居首次修缮
1967年韶山铁路通车
1993年 *** 铜像广场揭幕
2011年晋升国家5A景区

今日韶山:历史与现代的交汇

如今的韶山,既有“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的经典红色线路,也有“非遗博览园—韶山灌区—平里村田园综合体”的新业态。2023年,韶山游客量达21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5亿元

当夜幕降临,《最忆韶山冲》实景演出以光影重现“韶乐”传说,历史与现代在山水间悄然对话。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