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写的喝茶文案自带烟火气,有人却像说明书?
答案:前者把茶当作“生活场景里的配角”,后者把茶当成“产品”。

(图片来源 *** ,侵删)
烟火气不是形容词,而是**“具体的人+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动作”**。比如“奶奶把最后一口茉莉花茶倒进搪瓷缸,顺手递给我一块刚蒸好的桂花糕”,这句话里没有“香”“醇”“甘”,却比任何形容词都香。
先找到生活里的“茶位”
1. 清晨:茶是闹钟的温柔替代
- **“6:30,水壶咕噜之一声,白毫银针在玻璃杯里竖成一片小森林。”**
- 把茶写成“叫醒服务”,比“提神醒脑”更动人。
2. 午后:茶是偷得半日闲的借口
- **“老板不在,我把电脑屏幕调成护眼绿,偷偷泡一壶鸭屎香,假装在忙。”**
- 用“偷偷”二字,把办公室写成江湖。
3. 深夜:茶是熬夜人的止疼片
- **“改方案改到第7版,凤凰单丛的苦底像在说‘再坚持一下’。”**
- 把茶的苦写成“劝慰”,比“回甘”更戳心。
把五感拆成零件,再重新组装
听觉:水沸的“蟹眼”声
**“水刚到蟹眼,铁壶发出‘噗’的一声轻笑,像在说‘可以开始了’。”**
嗅觉:热气扑脸的瞬间
**“揭盖那秒,热气裹着蜜兰香糊住眼镜,世界突然只剩甜味。”**
触觉:杯沿的温度
**“粗陶杯沿有点烫,像冬天里有人突然握住你的手。”**
自问自答:为什么我写不出“生活气息”?
Q:明明用了“人间烟火”“岁月静好”还是像套模板?

(图片来源 *** ,侵删)
A:因为你没写“动作”。**生活气息=动作+细节+意外**。
试试把“喝茶”改成“**用牙尖咬开陈皮普洱的棉纸,掉了一桌碎茶末,猫冲过来舔了两口又嫌弃地走了**”,画面立刻活了。
三个万能句式,直接套用不撞车
- **“______的时候,茶总是______”**
例:“哄娃午睡失败的时候,茶总是比老公先递到我手里。” - **“______的______,配______的茶正好”**
例:“雨刚停的樟树味,配隔年的漳平水仙正好。” - **“______说______,其实______”**
例:“外婆说白茶要闷着喝,其实是她总忘记时间。”
把“卖茶”写成“借茶讲故事”
案例:一款滞销的寿眉如何靠文案翻身?
原文案:**“三年陈寿眉,枣香浓郁,性价比高。”**(像超市货架标签)
改后文案:**“爷爷把这款寿眉藏在陶缸里,说要等我带男朋友回家再喝。结果陶缸见了底,男朋友还没影。”**
结果:评论区全是“想给爷爷买一罐”“想给自己买一罐等男朋友”。**茶没变,故事让人动了心。**

(图片来源 *** ,侵删)
避坑指南:这些词一用就废
- “匠心”——除非你真能写出匠人指甲缝里的茶渍。
- “禅意”——除非你能写出“禅”是打翻茶杯后先擦地还是先拍照的纠结。
- “传承”——除非你能写出传承其实是“爷爷用搪瓷缸,我用玻璃杯,同一款茶”。
最后的小练习:用30秒写一句有生活气息的茶文案
闭上眼,想一个你喝茶的真实场景。
现在写下来,**删掉所有形容词,只保留动作和声音**。
比如:“**勺子碰杯壁,叮一声,我妈在客厅喊‘又偷喝我新买的肉桂!’**”
这句没有“香”,没有“醇”,但谁读了不会心一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