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4日最新疫情通知:高风险区实行封控管理,中风险区落实管控措施,低风险区倡导非必要不离蓉。
据成都市卫健委4月2日通报,成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系既往通报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7例。
截至4月2日24时,成都共有高风险地区15个,中风险地区43个,低风险地区调整为14个。
成都4日疫情最新通报详情
(一)新增确诊病例情况
4月2日0-24时,成都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为既往通报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1例为埃塞俄比亚输入,1例为中国香港输入,1例为孟加拉国输入),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7例(1例为中国香港输入,1例为缅甸输入,1例为孟加拉国输入,2例为中国台湾地区输入)。
新增的1例本土确诊病例是由既往通报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的,该患者是在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的,具体活动轨迹涉及高新区、锦江区、武侯区等多个区域。
(二)风险区域调整情况
成都市将金牛区抚琴街道抚琴西二路173号调整为高风险地区。
成都市将高新区石羊街道石羊市场、锦江区春熙路街道盐市口社区、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小区等42个区域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截至目前,成都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5个,中风险地区43个,低风险地区14个。
(三)防控措施
高风险地区实行封控管理,足不出户,上门核酸,服务上门。
中风险地区实行管控措施,足不出区,区域封闭,人不出区,严禁聚集。
低风险地区倡导非必要不离蓉,确需离蓉的,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成都最新疫情防控政策解读
(一)核酸检测要求
根据成都市最新疫情防控政策,高风险地区人员每24小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中风险地区人员每48小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低风险地区人员应按照“应检尽检”原则,每7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
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如医疗机构、口岸、隔离点、公共交通、商超等)需按照规定频次接受核酸检测。
(二)出行管理规定
非必要不离蓉是当前成都市的出行原则,确需离蓉的,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市内出行需遵守属地疫情防控要求,配合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等措施。
前往中高风险地区须经批准,并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聚集性活动管理
大型会议、文艺演出、展销会、群众性庆典活动等,须经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
婚丧嫁娶等聚集性活动,50人以上活动须经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
餐馆、酒吧、KTV、电影院等场所,须落实扫码、测温、限流、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
成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原因分析
(一)疫情形势变化
成都市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的特点,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新增病例中,本地感染病例与境外输入病例交织,病毒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防控难度大。
(二)防控措施必要性
及时调整风险区域,是科学精准防控的需要,也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
加强核酸检测频次,是提高早发现能力、阻断传播链条的必要手段。
强化出行管理,是减少人员流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的有效方式。
成都疫情防控政策执行情况
(一)监督检查情况
成都市成立了疫情防控督导检查组,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单位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二)群众配合情况
广大市民群众能够理解和支持疫情防控政策,自觉遵守各项规定,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工作。
部分市民存在侥幸心理,不遵守防疫规定,存在聚集、聚餐等行为,对此,公安机关已依法予以处理。
成都疫情防控政策后续展望
随着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提高和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成都市疫情形势总体可控。
下一步,成都市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调整风险区域,精准落实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请广大市民朋友继续增强防范意识,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配合做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信息来源: 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成都市卫健委、成都发布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