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连市卫健委最新通报,截至今日(2024年7月28日),大连市报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例,其中沙河口区报告8例,甘井子区报告4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8例,其中沙河口区报告10例,甘井子区报告8例,本轮疫情自7月15日以来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2例,无症状感染者45例,病毒传播速度加快,防控形势愈发严峻。
疫情通报详情
大连市卫健委在通报中指出,当前大连市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新增病例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经流调溯源,本次疫情主要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部分病例活动轨迹涉及多个公共场所,存在较大传播风险。
通报显示,7月27日大连市开展的区域核酸检测共检测样本120余万份,检出阳性感染者20例,其中15例为此前已发现病例的密切接触者,5例为社区筛查发现的隐匿传播病例,这表明病毒已在社区层面形成一定传播链条,防控难度加大。
风险区域划定与防控措施
为阻断病毒传播链条,大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对相关区域采取临时管控措施:
-
封控区域:将沙河口区香工街1-7号楼、甘井子区革镇堡街道海天花园小区划为封控区,实行"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的严格管控措施。
-
管控区域:将沙河口区春雨路以南、香工街以西区域、甘井子区革镇堡街道除海天花园以外的区域划为管控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
-
防范区域:全市其他区域为防范区,实行"非必要不出市"的管控措施。
专家分析:病毒传播特点与防控建议
大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轮疫情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短,感染者早期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导致隐匿传播,传播途径多样,除密切接触传播外,气溶胶传播和环境物表传播风险较高,第三,病毒变异株对现有防控措施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常规防控手段需要升级。
李主任建议,当前阶段市民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
严格遵守防疫规定,非必要不出市,确需外出要报备审批。
-
减少聚集性活动,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
-
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及时就医。
-
尽快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针接种,提高免疫保护水平。
社会面管控与核酸检测安排
为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大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
-
从7月28日起,每日开展两轮免费核酸检测,第一轮检测时间为7:00-10:00,第二轮为15:00-17:00。
-
对封控区、管控区实行"区域核酸+抗原筛查"的检测模式,每24小时完成一轮检测。
-
全市所有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发热患者必须第一时间报告。
物资保障与心理疏导
大连市政府高度重视疫情期间民生保障工作,已建立24小时物资保障热线,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为市民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服务。
大连市商务局局长张强表示,目前全市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能够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
专家呼吁:全民参与,共克时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王海涛强调,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最吃紧的阶段,每一项防控措施都关乎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他呼吁广大市民:
"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王处长表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都要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广大居民要积极配合,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为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贡献力量。
未来防控展望
大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疫情形势分析研判,动态调整防控策略。
-
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防控措施。
-
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
-
做好医疗资源调配,确保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
-
加强社会面管控,严防疫情扩散外溢。
当前,大连市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最关键的时期,全市上下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刻不缓、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克时艰,为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