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科学精准施策,筑牢防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疫情防控工作简报,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但境外输入风险依然存在,局部暴发风险不容忽视,各地正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疫情总体情况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截至4月15日,全国现有确诊病例1023例,其中本土病例891例,境外输入病例132例,本周全国新增确诊病例128例,其中本土病例115例,较上周有所下降。
从地域分布来看,上海市报告本土确诊病例最多,为58例;吉林省次之,32例;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各报告15例左右,其他地区报告数量相对较少。
重点地区防控措施
-
上海市:继续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策略,对重点区域采取更严格的封控措施,加强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工作,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免疫接种。
-
吉林省:对重点场所实施封闭管理,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加强冷链物流和进口物品的检测消毒工作,开展多轮次全员核酸检测,确保不漏一人。
-
广东省:强化边境地区管控,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监测,特别是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构建群体免疫屏障。
个人防护指南
-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区、医疗机构等场所,坚持科学佩戴口罩,确保口罩覆盖口鼻和下颌。
-
保持社交距离:在公共场所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避免拥挤,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
注意手部卫生: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洗手或手消毒,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
-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必要时使用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
-
关注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向社区或单位报告,并按照要求就医。
疫苗接种工作进展
全国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截至4月15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2亿2378.3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12亿3505.1万人,覆盖人口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
各地正加快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免疫接种,提高全民免疫水平,建议尚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特别是重点人群,尽快完成疫苗接种。
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科技部表示,将加强疫情防控科技攻关,推动疫苗、特效药物研发和应用,加强病毒变异监测和分析,为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推广“抗原筛查、核酸确认”的新型监测模式,提高监测敏感性。
心理健康关怀
国家卫生健康部门提醒,疫情防控期间,公众应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如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寻求专业心理援助和支持,各地精神卫生机构已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为公众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们要继续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落实“四早”要求,做到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克时艰,为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贡献力量!
疫情防控 疫情动态 新冠肺炎 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