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安阳,北关区成为重灾区,封控措施全面升级,市民生活秩序面临巨大挑战。
据安阳市卫健委最新通报,截至12月20日24时,安阳市本轮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8例,其中北关区新增确诊病例102例,占全市新增病例的74%,北关区作为安阳市的主城区,疫情形势尤为严峻。
01 疫情数据:北关区成主战场
本轮疫情始于12月4日,病毒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感染者集中在北关区局部区域,最新流调溯源结果显示,病毒为境外输入的德尔塔变异株,与国内现有疫苗针对性有所减弱。
北关区报告的确诊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天宁街道、灯塔路街道和西由社区等区域,这些区域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频繁,成为疫情传播的高风险地带。
令人担忧的是,近期新增病例中发现有多起家庭聚集性疫情,这表明病毒已经突破了原有的社区传播屏障,专家分析认为,这可能与节日期间人员流动、家庭聚会增多有关。
02 封控措施:全域静态管理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安阳市已于12月18日启动北关区全域静态管理措施,实行"足不出户、严禁聚集"的管控政策,这一措施旨在彻底切断病毒传播链,遏制疫情扩散。
在静态管理期间,北关区11个街道、62个社区全部纳入管控范围,共设置120个封控小区、15个管控小区,每个小区安排专门的疫情防控工作组,24小时值守,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交通管控是封控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关区所有交通卡口24小时值守,非必要车辆和人员禁止出入,确需出入的,必须持有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社区开具的放行条。
03 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全覆盖
为确保不漏一人,北关区组织开展了多轮全员核酸检测,第一轮核酸检测已于12月19日凌晨完成,共检测样本52.3万份,检出阳性病例28例。
第二轮核酸检测于12月20日开展,采取"敲门行动"的方式,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逐户通知居民下楼检测,检测现场实行"一米线"制度,单人单管,确保检测安全。
对于封控小区,采取"抗原+核酸"的检测模式,抗原检测阴性的居民可居家等待,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检测结果将于24小时内公布,确保及时发现疫情隐患。
04 物资保障:全力保供稳价
疫情封控期间,居民生活物资保障成为重中之重,北关区商务部门迅速行动,建立"保供稳价"工作机制,组织辖区超市、菜市场、生鲜电商等保供企业,加大货源组织力度。
北关区大型商超和菜市场全部营业,日均供应蔬菜约1.2万吨,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社区建立了"网格+商户"配送体系,组织志愿者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确保居民生活物资及时到位。
价格监管同步加强,北关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24小时市场价格巡查,对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查处,区域内主要生活物资价格总体平稳。
05 医疗救治:全力以赴保障
面对激增的就诊需求,安阳市迅速调整医疗救治策略,北关区设立4个定点医院,开放1200个床位,组建医疗救治梯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120"急救系统24小时运转,配备足够的负压救护车和专业医护人员,对于危重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转诊救治。
基层医疗机构发挥哨点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行预检分诊制度,对可疑症状患者及时分流处置,家庭医生团队24小时在线,提供健康咨询和用药指导。
06 社会动员:众志成城抗疫
疫情来袭,北关区迅速动员各方力量参与防控工作。2万名机关干部下沉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并肩作战,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党员突击队"、"青年志愿者"等群体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协助开展核酸检测、物资配送、政策宣传等工作,许多居民自发组织起来,为隔离群众提供帮助,展现了守望相助的社区精神。
北关区融媒体中心开设"众志成城"专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批驳谣言,疏导情绪,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随着春节临近,返乡人员增多,疫情防控面临更大挑战,北关区已发布紧急通知,要求非必要不出安阳,确需离开的须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当前,安阳北关区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每一位市民都应自觉遵守防疫规定,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减少人员流动,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正如一位北关居民所说:"我们都在咬牙坚持,为了安阳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期待疫情阴霾散去,我们能再次在洹河畔散步,在公园里赏梅,共度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