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多地进口冷链食品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疫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专家呼吁:加强冷链食品监管,做好个人防护,筑牢疫情防线!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11月1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33例,其中本土病例12例,涉及上海、广州、北京等多个城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增病例均与进口冷链食品相关。
最新疫情数据显示,10月31日,上海报告1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系在对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定期检测中发现,该人员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观察,其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广州市也在同一天通报,10月30日新增1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病例有国外冷链食品接触史,经流调,其在发病前14天内曾前往冷库工作。
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措施升级
面对疫情反弹,国家相关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10月31日发布《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方案》,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防护,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
各地也积极响应,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对冷链食品实行集中监管,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预防性全面消毒,并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制度。
专家解读:冷链食品传播风险不容忽视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在低温环境下可存活更长时间,冷链食品确实存在传播风险,公众在选购和处理冷链产品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注意手部卫生。"
许琪还强调:"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但全球疫情仍在肆虐,输入性风险依然存在,大家切不可放松警惕,要继续坚持常态化防控措施。"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建议,冷链食品消费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
保持清洁: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刀具要分开存放,处理生食后及时洗手。
-
生熟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砧板、刀具要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
烧熟煮透:食物应彻底煮熟,特别是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
-
安全温度:食物尽快放入冰箱冷藏,熟食在室温下放置不超过2小时。
-
选择新鲜:购买冷链食品时,尽量选择新鲜、包装完好的产品。
疫情形势分析与未来防控方向
从全球范围看,新冠疫情仍在持续,病毒变异株不断出现,冷链食品作为新冠病毒传播的潜在途径,其防控工作不容忽视,我国将继续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的检验检疫,强化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完善疫情监测预警机制。
专家建议,公众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部卫生等良好习惯,疫苗接种仍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符合条件的人员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
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克时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本文数据更新至2023年10月31日,具体信息请以各地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