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8日新增病例数再创新高,疫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市民需提高警惕,共同筑牢防疫屏障。
据成都市卫健委28日最新通报,当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32例,无症状感染者15例,新增病例总数达到47例,环比前一日增长超过20%,本轮疫情自8月1日以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已超过1000例,波及成都12个区(市)县,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疫情数据更新:新增病例数再创新高
根据成都市卫健委28日发布的官方通报,8月28日0-24时,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例,新增病例总数达到47例,从数据来看,新增确诊病例数较前一日增长了近三成,环比增幅达到21.7%。
本轮疫情自8月1日以来,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已超过1000例,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超过300例,从时间维度看,疫情暴发至今已过去27天,累计感染人数呈现加速上升趋势,从空间维度看,疫情已波及成都12个区(市)县,其中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成华区、武侯区等中心城区疫情最为严重。
风险区域划定:高中风险区动态调整
为精准防控疫情,成都市28日再次调整了部分区域的风险等级,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和流调溯源结果,成都市新增高风险区12个,新增中风险区8个,调整部分区域风险等级。
截至目前,成都市现有高风险区15个,主要集中在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成华区、武侯区等中心城区。中风险区已达23个,覆盖了成都多个重要交通枢纽和人员密集区域。
疾控专家提醒,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封控措施,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广大市民应密切关注"成都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最新风险区域划定信息,非必要不出高、中风险区,确需离开的,须经属地社区(街道)批准。
防控措施升级:公共场所严格落实扫码查验
面对疫情反弹压力,成都市28日起再次升级了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措施,根据成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要求,全市所有公共场所必须严格落实扫码查验,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必须查验乘客健康码,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必须查验乘客健康码。
成都市要求所有市民进入公共场所必须扫场所码,配合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对于不使用智能手机的特殊群体,各场所应提供"无健康码"人员登记服务,对于不配合扫码查验的人员,公共场所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其进入。
成都市还要求各类餐饮单位、商超、影院、健身房等人员密集场所,必须控制人流密度,限制同时在场人数,加强通风消毒,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对于落实防控措施不力的场所,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专家分析:疫情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成都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成都疫情仍处于发展期,病毒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点依然突出,专家分析认为,近期成都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
传播速度快:病毒传播代际时间缩短,单日新增病例数增长迅速,疫情发展呈现爆发态势。
-
隐匿性强:病毒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可通过物品、气溶胶等多种途径传播,增加了早期发现和控制的难度。
-
聚集性明显:病例呈现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多个病例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被感染,暴发风险较高。
专家建议,市民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部卫生,增强自身免疫力,对于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可疑症状的人员,应立即向社区报告,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就医排查。
公众防护建议: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民应做好自我健康管理,配合政府做好各项防控措施,专家建议:
-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密闭空间,必须全程佩戴口罩。
-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避免人群聚集,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
注意手部卫生: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保持手部清洁,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消毒。
-
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
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主动配合做好隔离观察。
疫苗接种: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屏障,成都市28日继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重点加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
据成都市卫健委通报,截至8月27日,成都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1000万剂次,全市疫苗接种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成都市正在加快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针接种。
专家表示,疫苗接种尤其是加强针接种,可以显著提高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是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社会的重要措施。尚未接种疫苗的市民,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应尽快到就近的疫苗接种单位接种疫苗。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疫情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也是对心理的挑战。广大市民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科学应对疫情带来的压力,专家建议:
-
保持信息畅通:通过官方渠道获取疫情信息,不传谣、不信谣,避免恐慌情绪。
-
保持良好作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
保持适度运动: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保持社交联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分享感受,获得情感支持。
-
寻求专业帮助:如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科学精准防控是关键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科学精准防控依然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专家表示,未来成都疫情防控工作将更加注重:
-
精准防控: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动态调整防控措施,做到既有效防控,又尽量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
快速响应:建立更加灵敏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提高流调溯源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
全民参与: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市民防护意识和能力,形成全民参与、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
科技支撑: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成都最新疫情通报显示,8月28日新增确诊病例32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5例,新增病例总数达到47例,环比增长21.7%。当前成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工作不容松懈。广大市民应继续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部卫生,增强自身免疫力,配合政府做好各项防控措施,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守护好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注:本文数据截至8月28日,具体数据请以成都市卫健委最新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