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科学精准施策,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固防线。
山西省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山西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响应,动态调整防控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科学、精准、有效。
01 最新疫情数据: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据山西省卫健委最新通报,截至4月28日24时,全省现有确诊病例128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12例,与前一周相比,确诊病例数量呈现稳步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已连续数日无新增病例报告。
从感染来源看,境外输入性病例占比相对稳定,本土传播链基本阻断,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当前山西疫情主要由德尔塔变异株引起,其传播力强于原始毒株,但致病性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02 防控措施升级:科学精准阻击疫情
太原市率先发布最新防疫通告,调整风险区域划分标准,将管控区域由原来的"足不出户"调整为"非必要不出区",大同市、晋中市等多地同步跟进,实施分级分类防控。
核酸检测策略也更加精准,太原市明确,对重点人群实行每日检测,对普通居民按照"愿检尽检"原则提供检测服务,长治市、晋城市等地则推出"抗原+核酸"组合检测模式,既提高检测效率,又减轻医疗系统负担。
疫苗接种工作也在加速推进,山西省疫苗接种专班透露,截至昨日,全省累计接种剂次已超过2000万,全程接种率达到85%,太原市、大同市等重点地区正在开展加强针接种工作,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03 社会协同共治:群防群控显成效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山西省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深入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太原市杏花岭区、万柏林区等地的社区工作者24小时轮班值守,确保封控区域居民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政府防疫工作,主动参与核酸检测,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太原市南窊村、大同市魏都恒安小区等地居民自发组织物资互助小组,形成了"邻里守望"的良好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教育系统迅速启动线上教学模式,太原市、晋中市等地中小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停课不停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则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
04 专家解读:科学认识疫情变化
山西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疫情形势总体可控,但绝不能掉以轻心,专家分析认为,随着气温升高和人群流动增加,疫情仍存在反复风险,需要继续保持警惕。
"德尔塔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但其致病性与原始毒株相比没有显著增强。"山西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强调,公众不必恐慌,但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坚持科学防疫。
专家建议,广大群众应继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的健康生活方式,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更应做好防护,定期检测健康状况。
05 未来防控展望:构建常态化防控机制
山西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疫情早期识别能力;二是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三是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构建群体免疫屏障。
太原市已开始规划"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大同市、晋城市等地也在积极推进方舱医院建设,为可能出现的疫情高峰做好准备。
专家建议,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公众应适时调整个人防护策略,在保证基本防护的同时,可以逐步恢复适当的社交活动,但要坚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理念。
当前,山西省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全省上下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以更坚决的态度、更精准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克时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