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最新通报显示,自疫情暴发以来已有数十名官员因履职不力被问责,官方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全力以赴保障市民健康安全。
4月5日,上海市政府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近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对失职官员的查处情况,据官方通报,自3月12日以来,已有超过30名政府官员因在防疫工作中履职不力、违反工作纪律等问题受到严肃处理。
01 疫情背景与官员查处情况
自3月以来,上海面临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单日新增感染人数曾一度超过2.5万例,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上海市政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区域出现了防疫政策执行不力、信息发布不及时、资源调配不畅等问题,据《解放日报》报道,4月3日,上海市纪委监委发布通报,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11名干部进行了问责。
这些被问责的官员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区域行政负责人,包括两名区级副区长和五名街道办主任,问责原因主要集中在“响应迟缓”、“信息报送不实”、“资源分配不合理”等方面。
“这些案件暴露出我们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执行机制上还存在明显短板。”上海市纪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表示,“特别是在疫情这种突发公共危机面前,原有的体制机制亟需完善。”
02 官方回应与问责措施
面对舆论关切,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4月5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对所有失职失责行为“零容忍”。
据《文汇报》报道,截至目前,上海已成立三个专项调查组,分别对黄浦区、徐汇区和普陀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督查,调查组不仅包括纪检监察部门人员,还邀请了疾控专家参与。
“问责不是目的,完善机制才是关键。”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一位负责人在内部会议上强调,“我们要通过这次事件,找出制度漏洞,建立长效机制。”
据了解,此次被问责的官员将面临警告、记过、降级甚至免职等不同处分,两名区副区长已被建议免职,其余9人正在接受进一步调查。
03 疫情防控中的责任与担当
在官员被问责的同时,上海也迅速调整策略,强化责任落实,4月4日,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要求各级干部“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
据《新民晚报》报道,已有超过500名干部被调整岗位,其中近200人被派往社区一线,协助开展核酸检测、物资保供等工作,上海市建立了24小时工作责任制,确保各级干部在岗在位、履职尽责。
“这次疫情是对我们治理体系和干部能力的重大考验。”一位参与过SARS应对的资深公共卫生专家表示,“官员问责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04 社会影响与公众期待
官员被问责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多数市民表示理解和支持,据“上海发布”数据显示,4月4日全市新增确诊病例较前一天减少12%,专家认为这与政府调整防疫策略、加强基层执行力度有一定关联。
“看到政府对失职官员严肃处理,我们这些普通市民更有信心了。”一位在长宁区工作的市民表示,“希望这次教训能换来更好的疫情防控。”
也有市民对防疫物资分配、核酸检测组织等工作提出了改进建议,上海市已开通“12345”防疫服务热线,专门受理市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
05 未来展望与改革方向
随着疫情形势逐步稳定,上海开始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据《东方日报》报道,市政府正在研究制定《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管理办法》,拟从法规层面明确各级官员在不同应急响应级别下的职责边界和问责标准。
“这次疫情告诉我们,应急管理体系必须与时俱进。”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在4月5日的一次内部培训会上表示,“我们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上海实际,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
截至目前,上海已建立疫情防控督查专班,每日通报各区工作进展,据官方数据,4月5日上海市新增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2%,重症比例控制在5%以下。
"这次疫情是对我们治理体系和干部能力的重大考验。"一位参与过SARS应对的资深公共卫生专家表示,"官员问责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上海将如何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将是检验此次官员问责成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