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再升级,陕西多区县紧急启动III级应急响应,专家呼吁全民配合防疫措施,共筑安全防线。
陕西省卫健委今日发布最新疫情通报,全省新增报告确诊病例12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其中西安、宝鸡、榆林三地成为疫情重灾区,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陕西省政府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应急响应,多部门联合发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01 疫情数据更新
根据陕西省卫健委通报,截至今日(11月28日),全省共有高风险地区4个,中风险地区13个,新增的12例确诊病例中,西安市报告10例,宝鸡市2例,榆林市1例,这些病例活动轨迹涉及多个重点场所,包括学校、商超、餐馆等人员密集区域。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本轮疫情中出现了多起聚集性疫情,最大聚集性疫情涉及13人,这表明病毒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专家分析认为,这波疫情的主要毒株为Delta变异株,具有传播力强、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等特点。
官方通报显示,全省现有确诊病例123例,其中危重15例,重症32例,从年龄分布来看,老年患者占比较高,这给医疗救治带来巨大压力,医护人员24小时轮班工作,全力保障医疗资源供给。
02 防控措施升级
面对疫情快速扩散的态势,陕西省政府果断决策,于昨日(11月27日)起将应急响应级别由常规级别提升至III级,这一举措意味着全省范围内的疫情防控措施将全面升级。
在交通管控方面,西安、宝鸡、榆林三地已实施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除保障城市基本运行的车辆外,其他车辆原则上不得上路行驶,公共交通系统暂停运营,出租车、网约车每日运营时间受限。
社区管控同样严格,中高风险地区的居民原则上非必要不出门,确需外出的,须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户居民每2天可安排1人凭社区证明外出采购生活必需品。
03 疫情溯源进展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轮疫情源头尚未完全查明,病毒传播链已基本清晰,主要涉及两个独立传播链,专家分析认为,这波疫情可能与之前的输入性病例有关,也存在本地隐匿传播的可能。
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所有病例样本均携带相同的病毒变异株,这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重要线索,病毒溯源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相关研究已取得积极进展。
专家提醒,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加之近期国内多地出现疫情,广大群众要保持警惕,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更应加强防护意识。
04 疫苗接种工作
在全力应对疫情的同时,陕西省疫苗接种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截至昨日,全省累计接种剂次已超过2000万,为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各地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接种效率。
针对老年人群接种难的问题,各地社区组织专门接种车,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基层医务人员挨家挨户走访,建立疫苗接种台账,确保"应接尽接"。
对于符合条件的3-11岁人群,各地已全面启动接种工作,专业医务人员深入校园,为孩子们提供安全、规范的疫苗接种服务,专家表示,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手段,呼吁符合条件的人群尽快完成全程接种。
05 公众防护建议
疾控专家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发布了一系列个人防护指引,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
减少非必要出行,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如确需出行,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做好行程规划,返回后要主动报备,配合当地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第三,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向社区报告,佩戴医用口罩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专家特别提醒,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叠加新冠疫情,防控压力增大,建议公众增强防护意识,非必要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共筑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