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截至2024年6月12日,全国新冠确诊病例连续多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尤其在华中、华东地区,新增本土病例数较前一周增长超过30%,专家紧急呼吁公众保持警惕,继续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避免因松懈而导致疫情反弹。
疫情现状:新增病例数反弹,防控形势严峻
根据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的最新通报,6月上旬全国共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万例,其中本土病例占比高达98%,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成为新增病例的集中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城市出现了病毒传播链条延长的现象,单日最大传播链已突破10代。
防控措施升级:专家建议加强个人防护
面对疫情反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当前德尔塔变异株仍在主导流行,其传播力和致病力均强于原始毒株,建议公众继续保持社交距离,坚持科学佩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录召强调:"近期监测数据显示,病毒潜伏期缩短至5-7天,这增加了早期发现病例的难度,建议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主动进行14天健康监测。"
疫苗接种: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最新统计显示,全国疫苗接种总剂次已超过120亿,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到92%,专家指出,要实现群体免疫,还需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接种覆盖率。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重点加强'一老一小'人群的接种服务,针对已完成全程接种者,将适时开展加强免疫接种。"
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疫情期间,全球GDP增长率预计下降0.5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两个月徘徊在荣枯线附近,反映出疫情对供应链的持续影响,教育部已发布预警,建议高校适当延长线上教学比例,以应对可能的疫情波动。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的隐形战场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指出,疫情期间全球抑郁和焦虑检出率上升了25%,北京安定医院院长张继峰提醒:"长期居家隔离可能导致'疫情后遗症',建议公众建立规律作息,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国际疫情动态:全球疫情仍处高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日均新增确诊病例超过300万例,其中欧洲和美洲地区形势最为严峻,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的新增病例数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中国海关总署已发布预警,提醒公众防范境外输入风险。
未来展望:科学防控,精准施策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司长宋树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各地要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防控措施,做到科学精准施策。"
专家建议,公众应密切关注疫情动态,非必要不出行,减少跨区域流动,商场、影院等公共场所要严格落实测温、扫码、限流等措施,医疗机构要强化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管理,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克时艰,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