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甘肃新冠肺炎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波及范围持续扩大,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官方已启动乙类甲管应急机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据甘肃省卫健委最新通报,截至11月28日24时,甘肃全省共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28例,无症状感染者17例,本轮疫情始于11月19日,目前已在兰州、白银、天水、临夏、定西、陇南、张掖、武威、酒泉、庆阳等10个市州均有病例报告。
01 疫情现状:多点散发,防控形势复杂
本轮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的特点,11月28日0-24时,全省新增确诊病例128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例,从地域分布来看,兰州市新增103例,白银市10例,天水市6例,临夏州5例,定西市3例,陇南市2例,张掖市2例,武威市1例,酒泉市1例,庆阳市1例。
病毒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给流调溯源和精准防控带来挑战,甘肃省内多个城市已启动"乙类甲管"应急机制,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甘肃省卫健委呼吁广大群众,要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五还要",自觉遵守各项防疫规定,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02 经济影响:旅游、餐饮业遭受重创
疫情对甘肃的经济影响正在显现,作为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甘肃的旅游业遭受重创,莫高窟、麦积山等景区临时关闭,旅行社全面停业,大量游客滞留,据初步统计,11月以来,甘肃旅游直接损失已超过50亿元。
餐饮业也受到严重冲击,许多中小餐馆因封控措施暂停营业,员工被隔离,食材供应中断,企业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据兰州市商务局统计,近期全市餐饮企业营收同比下降60%以上。
物流受阻导致甘肃特色农产品销售困难,兰州百合、定西马铃薯、临夏牛羊肉等农产品面临"卖难"问题,部分果农损失惨重,电商平台积极协调解决,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农户销售滞销产品。
03 防控措施:严格管控,保障民生
面对严峻疫情,甘肃各地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兰州市实施"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管控措施,除保障社会基本运行和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原则上居家健康监测。
核酸检测力度空前,各检测机构全力保障检测能力,单管检测能力达到每日100万管以上,部分地区采取"抗原筛查+核酸验证"两步走策略,既提高检测效率,又确保结果准确性。
医疗资源调配成为关键,甘肃省已调派13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兰州,组建12支医疗队分赴各疫情重点区域,省级专家组24小时在线,为重症患者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生活物资保障方面,甘肃各地建立保供稳价机制,大型商超、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协同发力,确保米面油、肉蛋菜、奶制品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
04 公众应对:科学防疫,共克时艰
面对疫情,公众应保持冷静,科学应对,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请广大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主动接种疫苗,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疫苗接种工作。
个人防护仍是关键,在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的基础上,建议公众减少聚集,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确需出行的,要配合做好扫码、测温、查验核酸等防疫措施。
心理援助同样重要,甘肃红十字会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为受疫情影响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的市民提供专业心理支持,专家建议,可通过居家锻炼、阅读、听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健康心态。
疫情之下,甘肃人民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抵抗力,当前,全省上下正在以最快速度、最严措施、最高效能,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让我们继续支持甘肃疫情防控工作,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