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通报,截至今日(2024年6月18日),北京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8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2例,其中多数为京外输入病例,传播链涉及多个区,面对疫情反弹,北京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多措并举阻断病毒传播链条。
疫情数据更新:新增病例数创新高
北京市卫健委今日通报显示,6月17日0时至24时,新增确诊病例38例,其中本土病例31例,境外输入病例7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2例,其中本土50例,境外输入2例,从数据来看,本土病例数较前几日明显增加,传播风险加大。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社会面隐匿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她呼吁广大市民继续坚持科学防疫措施,减少非必要流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风险地图再升级:多个区域调整风险等级
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北京市对部分区域的风险等级进行了动态调整,北京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0个,中风险地区28个,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成为此次疫情风险最高的三个区。
朝阳区三里屯街道、海淀区上地街道、丰台区玉泉营街道成为此次疫情中风险等级最高的三个街道,这些区域的居民被要求非必要不出京,确需出京的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病毒溯源进展:京外输入仍是主要来源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在会上表示,经基因测序和流行病学调查,本轮疫情的病毒毒力较强,传播速度快,且多数病例与京外疫情相关联,北京市已对所有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管控。
专家分析认为,随着夏季来临,人员流动增加,加之部分市民防控意识松懈,导致疫情出现反弹,专家建议,市民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部卫生等措施。
应急响应措施:核酸检测、封控、流调三管齐下
面对疫情反弹,北京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
重点区域核酸检测: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等重点区域已开展多轮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
-
封控管理:对确诊病例所在小区、工作单位等实施封控管理,限制人员流动。
-
流行病学调查:疾控部门迅速开展流调工作,追踪密切接触者,切断传播链条。
北京市还加强了对进口冷链食品、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和管理,严防疫情输入。
公众应对措施:科学防疫,共克时艰
面对疫情反弹,专家建议公众:
-
减少非必要出行,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
-
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少触摸公共物品。
-
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
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疫情形势仍不明朗
专家表示,当前北京市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防控工作不能松懈,随着气温升高,疫情防控面临更大挑战,北京市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力争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让我们继续关注疫情最新动态,做好个人防护,共克时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对北京疫情最新消息的看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