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据重庆市卫健委最新通报,截至7月21日24时,重庆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均与此前确诊病例有关联,本轮疫情自7月17日以来已造成全市多个区县出现确诊病例,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疫情最新情况
本轮疫情始于7月17日沙坪坝区报告的首例确诊病例,随后几天,江北区、渝北区、九龙坡区等多个区域相继出现关联病例,最新通报显示,本次疫情共涉及10个区县,其中沙坪坝区和江北区病例数量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0%。
从年龄结构来看,本次疫情中0-14岁儿童病例占比达20%,较前期有所上升,这提示学校和托幼机构成为疫情传播的重要场所,需要加强校园防疫管理。
病例关联图分析
重庆市疾控中心公布了最新版病例关联图,显示本次疫情呈现明显的聚集性特征,通过基因测序确认,所有病例均感染德尔塔变异株,与国内其他省市疫情无交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传播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场所:
- 学校及培训机构:多起疫情源头可追溯至同一所民办中学的暑期培训班
- 写字楼及企业:某科技公司办公区成为跨区传播的枢纽
- 宗教场所:一起疫情与某宗教活动场所违规开放直接相关
- 社区传播:老旧小区因封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续发传播
专家解读:德尔塔毒株防控要点
重庆市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授李明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德尔塔毒株具有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等特点,常规防控措施需要升级。"
专家建议:
- 加强重点人群筛查,特别是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
- 严格落实'应检尽检'的检测策略,缩短检测间隔
- 加强重点场所管控,特别是学校、商超、农贸市场等
- 提高疫苗接种率,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的接种覆盖率
重庆防控措施升级
为应对疫情发展,重庆市已采取以下措施:
- 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 对重点区域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 加大核酸检测能力,提升检测效率
- 严格交通管控,必要时采取区域封闭管理
- 加强物资保障,确保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公众防护建议
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
-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
-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
- 减少非必要出行,避免聚集
-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
当前重庆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防控工作不能松懈,广大市民应增强防范意识,积极配合政府防控措施,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三联征"症状,请立即前往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本文数据截至7月22日,具体以各地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