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新增确诊病例数量持续下降,多个城市已经实现社会面清零,全球疫情形势也在逐步好转,多国开始逐步解除防疫措施,疫情真的结束了吗?
中国疫情现状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通报,截至4月12日,全国现有确诊病例1200余例,重症病例15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这是自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首次实现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双清零”。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4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市已连续12天无新增社会面病例,4月8日以来未报告新增病例,上海市也在4月10日宣布,全市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球疫情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在4月8日的视频会议上表示,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数已降至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日均新增病例不足10万例,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欧洲地区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任瓦姆比ke表示,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已降至每百万人口约20例,是疫情暴发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报告了类似的好转趋势。
疫情结束的标志
虽然全球疫情形势好转,但专家普遍认为,疫情并未真正结束,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5亿,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300万,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全球仍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活跃病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疫情结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全球疫苗接种率达到70%以上,二是病毒变异得到有效控制,三是人类对病毒的免疫力达到一定水平,这些条件尚未完全满足。
疫情结束后的挑战
即使疫情形势好转,疫情结束后的挑战依然严峻,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仍有超过1.3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疫情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贫富差距,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仍在持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4%。
心理健康问题也是疫情结束后的重大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疫情期间全球新增焦虑和抑郁病例超过3亿,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努力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尽管疫情形势好转,但专家提醒,公众仍需保持警惕,继续遵守防疫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应继续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为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提供疫苗。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将继续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同时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针的接种,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疫情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好转趋势,但结束的标志尚未完全确立,各国应继续保持警惕,加强疫苗接种,做好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应关注疫情结束后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健康问题,为人类的全面恢复做好准备。
疫情终将结束,但我们仍需共同努力,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