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口岸城市按下防疫“暂停键”,满洲里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保障市民生活与健康安全。
据满洲里市卫健委最新通报,截至10月26日24时,满洲里市新增确诊病例12例,无症状感染者28例,均在闭环管理的集中隔离人员中发现。
本轮疫情始于10月24日,病毒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目前已波及满洲里市多个区域,面对突发疫情,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
01 疫情基本情况
满洲里市卫健委通报显示,10月24日以来,满洲里市报告多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口岸从业人员及其家属、酒店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
从年龄结构来看,感染者中60岁及以下人员占比较高,其中老年人占比接近30%,反映出当前疫情对老年人群的影响尤为突出。
活动轨迹显示,感染者多在酒店、餐馆、冷链市场等场所活动,这些场所也成为疫情传播的重要节点,满洲里市已对相关重点场所实施临时管控措施。
02 应急响应措施
面对疫情快速扩散,满洲里市于25日12时起全面升级防控措施,迅速启动乙类甲管应急响应机制。
全市实行区域封闭管理,除保障市民基本生活和城市运转的行业以外,其他公共场所、门店暂停营业,公共交通系统调整运营时间,出租车、网约车等按政府统一安排执行。
满洲里市还组建了12个疫情防控工作组,分赴各街道社区,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为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求,当地政府开设了多个临时保供网点。
03 医疗资源调配
为应对疫情高峰,满洲里市迅速调整医疗资源部署,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成立重症、呼吸、检验、影像等专业救治团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满洲里市安排14家医疗机构承担常规诊疗服务,其余医疗机构转为定点医院或后备医院,全市共有1121张定点床位可用于收治患者。
针对老年人就医需求,满洲里市开设绿色通道,确保慢性病患者、孕产妇、行动不便老人等特殊群体得到必要的医疗服务,增设便民核酸采样点,方便市民就近检测。
04 社会各界反应
疫情发生后,满洲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当地志愿者团队迅速组织起来,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工作。
"满洲里发布"等官方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多家媒体开设专题报道,持续跟进疫情发展动态,为公众提供准确信息。
俄罗斯方面也表示将加强边境管控,增派防疫人员,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中俄双方还就人员流动管控、跨境物资运输等事宜进行了协调。
05 防护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防疫措施中,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和正确洗手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在公共场所,建议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避免触摸面部,尤其不要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良好通风能有效降低室内病毒浓度,在家中和工作场所,应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使用空调时,应定期开窗或选择通风模式。
接种疫苗仍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根据中国疾控网的信息,完成全程接种及加强针接种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尽快完成疫苗接种。
06 心理援助
疫情期间,焦虑、恐惧、孤独等负面情绪容易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当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或影响正常生活时,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满洲里市已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为市民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建议市民通过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落实,满洲里市正在全力保障市民生活与健康安全,当前,最重要的是配合政府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流动,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请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不传谣、不信谣,以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为准,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