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8日24时,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8例,波及21个省份,本轮疫情正处于关键防控期,专家建议公众坚持科学防疫,避免恐慌情绪。
7月18日0-24时,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8例,波及21个省份,当前全国疫情处于波动上升阶段,但总体可控,专家呼吁公众不必恐慌,科学应对。
疫情数据全景图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
全国疫情数据概览
指标 | 数量 | 变化 |
---|---|---|
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 123例 | 同比前一日上升32% |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 78例 | 同比前一日下降15% |
中高风险地区总数 | 284个 | 较上周减少46个 |
疫情波及省份 | 21个 | 较上周增加3个 |
从数据变化趋势来看,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数虽有上升,但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已开始下降,这表明我国疫情防控措施正在发挥作用,疫情曲线正逐步趋于平稳。
疫情分布热力图
从地域分布来看,本次疫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
华东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省市合计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9例,无症状感染者35例,占全国新增病例的72%,其中上海市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就达到41例,成为本轮疫情的重灾区。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共报告新增病例21例,其中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是疫情最集中的区域。
华南地区:广东、福建两省新增病例13例,主要集中在广州市白云区和深圳市龙岗区。
西部地区:陕西、甘肃、内蒙古三地各报告新增病例10例,疫情传播链尚未完全查清。
疫情发展态势分析
本轮疫情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主要毒株为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力较之前有所增强,早期病例多为散发,给追踪溯源带来挑战。
第二,呈现聚集性特征,多个病例来自同一单位、同一小区或同一活动轨迹,提示需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监测。
第三,疫苗接种率高,从现有数据看,高风险地区人群疫苗接种率普遍在85%以上,这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地防控措施及成效
面对疫情反弹,各地迅速启动应急机制:
上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三天,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截至7月18日已检测超过1500万人次,社会面清零效果初显。
北京:划定高风险区域11个,实行提级管控措施,重点区域每24小时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广州:对白云区实行交通管制,全区人员非必要不出区,重点区域连续三天核酸检测"清零"。
西安:调整风险区域划分,对重点区域实行"足不出户"管理,累计筛查超过200万人次。
从防控效果看,各地措施有力有效,疫情扩散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全国疫苗接种总人数已超过12亿,构建起较为牢固的免疫屏障。
专家防控建议
国家疾控专家委员会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当前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不必过度恐慌。"专家建议:
个人防护方面: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部卫生等良好习惯,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医疗机构、交通站点等重点场所,务必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健康管理方面: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及时就医,主动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心理调适方面: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通过运动、阅读、与亲友联系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因恐慌情绪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尽管疫情带来短期冲击,但从长远看,我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和回旋余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7月上旬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4%,显示工业品价格总体平稳。
服务业活动指数(SOPI)连续两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表明服务业恢复基础逐步夯实。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月份同比下降6.6%,但降幅较5月收窄0.5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正在稳步恢复。
未来防控工作重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7月17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防控工作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监测,提高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
二是推进疫苗接种,加快提升疫苗接种覆盖率,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接种率,筑牢重点人群免疫屏障。
三是加强重点场所防控,对学校、养老机构、大型企业等重点场所实施差异化管理策略,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
四是做好应急演练,各地要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疫情处置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控得住。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但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防控经验,建立了强大的医疗体系,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疫情,让我们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而努力奋斗!
(本文数据截至7月18日24时,最终数据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