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截至2023年4月5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345例,其中本土病例11,890例,境外输入病例455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但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境外输入风险依然存在。
全球疫情形势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3亿例,累计死亡病例6,500,000例,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均有疫情反弹现象,其中美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家新增确诊病例居高不下。
值得注意的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亚型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传播,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尽管如此,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已有显著提高,截至2023年3月底,全球2% 的人口至少完成了一剂疫苗接种。
中国疫情防控成效
我国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2023年初的"乙类甲管"政策调整后,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
动态清零政策:我国实施的"动态清零"政策有效控制了疫情大规模扩散,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因新冠疫情死亡人数为152万,远低于其他国家。
-
疫苗接种: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疫苗接种总剂次29亿3593万剂次,全人群疫苗接种率5%,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
科技支撑:我国在病毒溯源、疫苗研发、药物筛选、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产新冠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
疫情防控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 科学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密闭空间必须佩戴口罩。
- 保持社交距离: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避免聚集性活动。
- 勤洗手消毒: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剂。
- 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及时就医。
公共场所防控
- 室内场所限流:电影院、商场等室内场所实行限流措施。
- 场所码查验:进入公共场所需扫码登记个人信息。
- 定期消毒:公共场所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通风。
医疗保障
- 分级诊疗:建立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 定点医院:设立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提高重症救治能力。
- 药物储备:加强抗病毒药物和特效药的储备,确保供应。
疫苗接种与免疫
疫苗接种策略
我国实行全民免费接种政策,重点人群包括:
- 60岁以上老年人
- 基础疾病患者
- 孕产妇
- 教育工作者
- 医护人员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 接种前:了解疫苗知识,提供健康状况真实信息。
- 接种时:配合工作人员做好健康询问和记录。
- 接种后:留观30分钟,出现不适及时告知。
疫苗接种禁忌
-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
- 患有严重疾病者
- 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 孕期妇女(特殊情况下除外)
心理健康防护
疫情期间,公众心理健康同样需要重视,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疫情环境下的个体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调适方法
- 保持规律作息: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节奏。
- 适度运动:进行有氧运动、瑜伽等放松身心。
- 健康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
- 积极社交:通过电话、网络与亲友保持联系。
寻求专业帮助
如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状况,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就医。
疫情下的生活建议
饮食安全
- 食物充分加热:确保食物煮熟煮透。
- 生熟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用具要分开。
- 注意食品来源: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
居家环境
- 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环境清洁:定期打扫卫生,清除垃圾。
- 垃圾分类: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垃圾。
电子产品使用
- 控制屏幕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 注意用眼卫生:保持适当阅读距离。
- 适度娱乐:选择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
随着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提高和特效药物的研发,新冠疫情将逐步得到控制,但病毒变异和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我们仍需保持警惕,做好个人防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克时艰,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力量!
新冠疫情是一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为全球抗疫提供了重要参考,让我们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不传谣、不信谣,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注:本文数据截至2023年4月5日,具体数据请以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