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国内多地疫情形势变化,北京市也在不断调整防控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北京最新的疫情政策,帮助您了解当前防控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
风险区域调整
根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最新通告,北京市对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地区进行了动态调整,北京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12个,低风险地区为其余区域,具体如下:
高风险地区:
- 东城区和平里西区
中风险地区:
- 东城区和平里西区(部分区域)
- 西城区月坛街道
- 朝阳区望京街道
- 丰台区玉泉营街道
- 石景山区古城街道
- 房山区长阳镇
- 大兴区黄村地区
- 海淀区中关村街道
- 海淀区五道口地区
- 门头沟区妙峰山地区
- 怀柔区雁栖镇
低风险地区的居民在遵守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以正常生产生活。
常态化防控措施
北京市继续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具体包括:
-
公共场所健康监测
所有进入公共场所的人员需配合测温、扫码(健康宝或北京健康宝)、查验行程码等措施,重点场所如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学校等,还需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保持社交距离
在公共场所内,市民应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避免拥挤和聚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减少不必要的交流。
-
减少聚集活动
市民应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举办大规模会议、培训、演出等聚集性活动,家庭聚餐人数控制在10人以下,避免堂食。
-
加强个人防护
市民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少接触,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重点场所防控要求
北京市对重点场所的防控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具体如下:
-
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所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配合测温和扫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
-
学校
学校严格落实晨午检、缺勤追踪、健康监测等制度,学生和教职工非必要不出京,确需出京的需经学校批准,学校要加强校园管理和健康教育,确保校园安全。
-
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实行封闭管理,探视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机构内老年人的健康安全。
-
公共交通工具
公共交通工具严格落实消毒、通风、测温、扫码等措施,乘客应全程佩戴口罩,减少交流,公共交通工具运营时间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进行调整。
疫苗接种工作
北京市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尤其是加强免疫接种,符合条件的市民应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接种条件的市民应尽快接种加强针,疫苗接种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个人健康的重要措施。
疫情信息发布与查询
北京市通过多种渠道发布疫情信息,市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最新疫情动态:
-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官网定期发布疫情风险地区调整、防控措施变化等信息。
-
北京健康宝
通过北京健康宝可以查询个人健康状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等信息。
-
北京市政府官网
北京市政府官网会发布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
-
官方媒体
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官方媒体会及时发布疫情相关信息。
北京市的疫情形势依然复杂,防控工作不容松懈,市民应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严格遵守防控政策,做好个人防护,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关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健康宝等官方渠道。
温馨提示: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北京市最新发布的疫情防控政策为准,如有疑问,建议咨询当地疾控部门或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