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全部集中在辽宁,其中沈阳报告2例,大连报告1例,均与冷链食品加工相关,当前,全国共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13个,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今早8点,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疫情数据显示,7月18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3例,均为本土病例,全部来自辽宁,至此,辽宁成为本轮全国疫情的主要发生地,引发全国关注。
01 疫情数据:辽宁新增3例,全部与冷链食品加工相关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最新通报,7月18日0时至24时,全国新增确诊病例3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这3例确诊病例全部发生在辽宁省,其中沈阳市报告2例,大连市报告1例。
从感染来源看,这3例新增病例均与冷链食品加工活动高度相关,据辽宁当地疾控部门初步流调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均在7月初大连港冷链食品专班的常规检测中发现,目前尚未发现与此前大连7·24疫情的关联。
“这些病例的出现,提示我们疫情防控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松懈。”一位参与流调的疾控专家表示,“特别是随着暑期人员流动增加,各类聚集性活动增多,更需要保持警惕。”
02 防控措施:辽宁多地升级管控,全国协查联动
随着确诊病例的出现,沈阳、大连两地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沈阳市和平区、皇姑区,大连市沙河口区、甘井子区等多个区县已发布风险区域划定和人员管控措施。
据辽宁省政府新闻发布会消息,截至7月19日9时,全省共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13个,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街道及周边区域被划定为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封控措施。
大连市则在其主城区实施“非必要不出市”措施,全市企事业单位居家办公,学校全面停课,辽宁已向全国发出协查通报,请求对密切接触者的活动轨迹进行排查。
“我们采取的这些措施可能会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但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这些都是必要的。”辽宁省卫健委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请广大市民理解配合,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03 专家分析:病毒传播性增强,预防措施需升级
疾控专家对记者表示,近期出现的疫情变化提示病毒可能发生了变异,传播速度有所加快,与6月份的疫情相比,这次病例的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尚待公布,但临床表现更为隐匿。
“冷链从业人员是这次疫情的高危人群,他们暴露风险大,防护意识也相对薄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视频会议强调,“除了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外,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要实施更精准的监测策略。”
专家建议,普通市民应继续保持社交距离,坚持科学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的卫生习惯,对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应主动报备行程,接受健康管理。
04 生活影响:旅游业受冲击,线上消费激增
受疫情影响,辽宁省多个景区已发布闭园公告,包括沈阳植物园、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等知名景点,携程、去哪儿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辽宁旅游产品的预订量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30%。
线上购物平台搜索量明显上升,美团外卖订单量环比增长15%,其中以食品生鲜、药品健康类订单增幅最为明显,多家生鲜电商平台推出“防疫专享套餐”,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我们已经加强了各环节的消杀和防护,确保能够为市民提供安全的配送服务。”某生鲜电商平台负责人表示,“目前订单激增,我们正在增加人手,确保配送效率。”
05 心理调适:如何在疫情压力下保持良好心态
面对反复的疫情形势,不少市民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心理专家建议,公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适心态:
-
保持信息适度接收:每天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避免过度刷屏
-
维持正常生活节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
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居家可做瑜伽、太极拳等舒缓运动
-
保持社交支持系统:与亲友保持联系,分享感受
“疫情是暂时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长久的。”北京安定医院一位心理专家表示,“面对疫情,我们既要重视防护,也要重视心理健康。”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辽宁新增3例确诊病例,再次提醒我们疫情防控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松懈,每一次疫情的出现,都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检验。
让我们继续做好个人防护,配合政府做好各项防控措施,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也请保持理性,不传谣信谣,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专家提醒:如近期有辽宁旅居史,请主动向所在社区报备,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