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再起波澜,福建、宁夏两地最新通报显示新增确诊病例超百例,专家提醒: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严峻。
昨日晚间,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相继发布最新疫情通报,两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均突破百例,福建新增确诊病例102例,无症状感染者12例;宁夏新增确诊病例13例,无症状感染者21例,这波疫情来势汹汹,引发广泛关注。
福建疫情最新情况
据福建省卫健委通报,7月28日0时至24时,福建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例,福建全省共有高风险等级地区10个,中风险等级地区38个。
本轮疫情始于7月25日晋江市报告的首例新冠确诊病例,随后病例数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此次疫情与一起进口冷冻鳕鱼的包装外表面检出新冠病毒高度相关,印证了“物传人”假设。
泉州市报告的病例数量占全省病例总数的90%以上,据专家分析,病毒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部分病例存在多次参加聚餐、聚会的情况,提示人际传播在疫情扩散中扮演重要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疫情发生前,福建省已连续150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防疫形势一度十分平稳,此次疫情的突然暴发,暴露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仍需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
宁夏疫情最新进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月28日通报,7月27日20时至28日24时,全区新增确诊病例13例,无症状感染者21例,银川市报告确诊病例10例、无症状感染者14例;吴忠市报告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宁夏此次疫情与内蒙古自治区报告的确诊病例存在关联,7月27日,宁夏报告首例与内蒙古关联的确诊病例,随后病例数量呈现倍数增长态势。
宁夏全区共有高风险等级地区4个,中风险等级地区20个,银川市、吴忠市等多地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专家分析认为,此次疫情存在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跨区域传播特征明显,二是存在多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三是病毒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这些特点提示,当前疫情防控面临巨大挑战。
专家解读疫情形势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很大,广大群众要继续坚持科学防疫措施,切勿麻痹大意。”
李兰娟强调,近期国内疫情呈现多点发生态势,病毒毒力强、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她建议,广大群众要继续坚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同时要做到“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勤洗、室内还要多通风。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录召在7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病毒变异持续发生,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他提醒,夏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叠加新冠病毒传播,防控难度更大,不能麻痹大意。
疫情防控措施升级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福建和宁夏两地已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
福建省内,多地已实施局部封控,对中高风险地区实行严格的人员流动管控,泉州、漳州、厦门等多地启动全员核酸检测,确保不漏一人,暂停大型聚集性活动,电影院、KTV、网吧等密闭场所暂停营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则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措施,银川市实行“足不出户、足不出区”管控措施,除保障市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超市、药店等外,其他营业场所暂时关闭,公共交通暂停运营,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机制。
科学防疫建议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专家建议公众注意以下几点:
-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尤其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口罩是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
注意手部卫生: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
减少聚集活动:避免参加大型聚会、聚餐,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
配合防疫措施:主动配合测温、验码等防疫措施,如实提供健康信息。
-
关注官方信息:通过官方渠道获取疫情信息,不传谣、不信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