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势再度升级,两地紧急启动防控措施,民众生活秩序面临挑战,如何做好防护、应对变化,成为当前首要任务。
据最新通报,青岛和辽宁两地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新变化,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两地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多区实行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正在进行中。
01 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分析
根据青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消息,本次疫情源头尚在流调溯源中,截至目前,青岛已完成对所有初筛阳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累计排查密切接触者1200余人,均已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病例病毒基因序列为同源,指向一起疫情暴发,专家分析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聚集性感染,与节前人员流动频繁、聚集性活动增多有密切关系。
辽宁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辽宁现有确诊病例均与青岛病例无直接关联,但病毒传播链条存在时空交集。"这一判断为两地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
02 防控措施全面升级
面对疫情反弹,青岛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调集全市医疗资源应对,自1月9日起,青岛全市暂停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全市影院、游泳馆、健身房等场所全部停业。
交通管控成为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一环,青岛全市高速公路出入口已24小时值守查验,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实施"一车一人"制度,乘客必须全程佩戴口罩。
在辽宁沈阳,相关部门已对重点区域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中风险地区实行人员只进不出政策,高风险地区则严格实行"足不出户"的封控措施。
03 核酸检测与疫苗接种同步推进
大规模核酸检测正在两地同步进行,青岛已设置2000余个核酸检测点,抽调15000余名医务人员参与检测工作,为提高检测效率,青岛启用多个临时集中检测点,实行"应检尽检、愿检早检"策略。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在会上透露,自1月10日起,辽宁已调整疫苗接种策略,对重点人群实施应接尽接,对其他人群则采取"愿接尽接"原则,最新统计显示,辽宁疫苗接种已覆盖人口达90%以上。
检测与接种工作正形成合力,在检测中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疫情不出现大规模扩散。
04 医疗资源调配与物资保障
疫情来袭,医疗系统面临巨大压力,青岛市政府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统筹全市医疗资源,确保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
医院感染科、呼吸科等重点科室已实施预检分诊制度,发热患者必须通过专用通道就诊,青岛还组建了12支移动核酸检测队,随时应对社区检测需求。
生活物资保障成为另一项重要工作,青岛商务部门已建立保供企业清单,确保米面油、肉蛋菜等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充足,针对封控区域,实行"社区团购+配送"模式,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05 专家防控建议与公众指南
面对疫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视频会议向公众发布最新防控建议,他强调:"非必要不流动已成为当前防控的关键,春节期间尽量减少跨区域出行。"
青岛市卫健委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醒市民:"普通感冒症状不等于新冠病毒感染,请理性看待检测结果,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
专家建议,当前阶段,公众应做到"三件套""六还要":强化"防护三件套"(口罩、洗手液、社交距离),做到"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室内还要多通风,疫苗还要及时接种"。
随着春节临近,疫情防控面临更大挑战,青岛和辽宁两地的防疫经验表明,只有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才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
当前形势下,每个人都应履行防疫责任,非必要不聚集,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