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疫情形势再度升级,江城防控措施全面升级,市民需提高警惕,科学应对。
根据武汉市卫健委最新通报,10月26日0-24时,全市新增确诊病例128例,无症状感染者137例,自10月24日以来,我市已连续三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百例,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01 最新疫情数据公布
武汉市卫健委在今日上午召开的例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最新疫情数据,通报显示,10月26日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8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7例,这些新增病例中,超过80%发生在江岸区和汉阳区。
自10月24日以来,我市已连续三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百例,10月24日新增确诊病例103例,10月25日新增确诊病例115例,10月26日新增确诊病例128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据武汉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明介绍,当前我市疫情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病毒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防控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这次疫情的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比之前的毒株更快,这也解释了为何近期病例数会快速增长。"
02 风险区域动态调整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于27日公布了最新一批风险区域名单,本轮疫情共划分高、中、低三类风险区域,其中高风险区域数量较前几日有明显增加。
武汉市共有177个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江岸区的后湖片区、二七片区,汉阳区的汉阳经济开发区,以及硚口区的宗关片区,中风险区域达到359个,覆盖了武汉三镇的多个居民小区和商业区域。
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将根据疫情发展态势,随时调整风险区域范围,李明提醒市民:"请市民朋友密切关注所在社区发布的风险区域调整信息,非必要不出门,确需出行要配合扫码亮码、查验行程码等防疫措施。"
03 疫情趋势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前我市新增病例中,社区传播比例已超过95%,病毒传播速度快,平均一个感染者可传播2.8个新病例,远超以往疫情水平。
病毒溯源分析显示,这次疫情的主要毒株为XBB系列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力,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强表示:"XBB系列变异株是目前全球流行的主流毒株,其最大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给防控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从年龄分布来看,当前确诊病例中30-59岁人群占比最高,达到65%,其次是0-14岁儿童和青少年,占比22%,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13%,这表明疫情对中青年人群影响最大,儿童和青少年也未能幸免。
04 应对措施与防控建议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武汉市已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市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管控措施,除保障市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超市、药店外,其他场所暂停营业。
武汉市教育局已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大中小学立即启动线上教学模式,武汉市已有超过700个核酸检测点24小时开放,满足市民的核酸检测需求。
王强教授向市民提出以下几点重要建议:第一,非必要不出门,减少聚集性活动;第二,做好个人防护,坚持科学佩戴口罩;第三,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第四,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
05 专家防控建议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华表示,当前阶段市民最需要做好的就是"三件套""五还要"。"三件套"即科学佩戴口罩、洗手消毒、保持社交距离;"五还要"即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勤洗、室内还要多通风。
张华特别提醒,近期市民应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不举办或参加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建议市民选择线上购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如确需外出,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避免触摸公共物品。"
武汉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刘芳表示,疫苗接种仍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建议符合条件的市民,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尽快完成疫苗接种,为构筑群体免疫屏障贡献力量。"
随着疫情形势的快速变化,武汉市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市卫健委呼吁广大市民积极配合防控措施,非必要不出门,减少社会活动,共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我们也注意到,本轮疫情中,线上医疗服务需求激增,武汉市多家医院已开通线上问诊平台,市民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平台预约知名专家的线上咨询服务,解决健康问题的同时,也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让我们继续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疫情信息,做好个人防护,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