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西安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200例,封控区域扩大至10个区县,专家呼吁全民配合防疫措施,共克时艰。
西安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升级,据西安市卫健委最新通报,10月24日12时至25日12时,全市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36例,其中雁塔区68例、碑林区19例、灞桥区16例、莲湖区15例、新城区14例、未央区10例、鄠邑区6例、西咸新区4例、长安区3例、蓝田县2例。
本轮疫情自10月21日首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以来,西安疫情防控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西安市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
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通告
广大市民朋友: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全市所有小区、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外来人员和车辆未经批准不得进入。
除保障市民基本生活必需的超市、便利店、生鲜店、菜市场等场所外,全市各类商场、超市、影院、KTV、餐馆、网吧、健身房等场所暂停营业。
全市所有校外培训机构暂停线下教学活动,各类教育考试延期举行。
全市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暂停运营,确需出行的市民可乘坐出租车、网约车,凭核酸阴性证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全市所有宗教活动场所暂停开放,各类宗教活动不得举行。
全市所有企业严格落实闭环管理,非必要不出市。
全市所有居民原则上居家,每户2人以上不得离开居住地,确需外出的,每24小时可外出1次,每次不超过1人,不聚集、不扎堆。
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1年10月25日
专家解读: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需采取果断措施
"从目前的疫情数据来看,西安本轮疫情形势确实非常严峻。"陕西省传染病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表示,"这次疫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防控难度前所未有。"
据施秉银介绍,目前西安市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已突破100例,且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病毒传播速度快,平均一个感染者可传染2.5-3个密切接触者,这在西安历史上是罕见的。
"面对这样的疫情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果断实施'封城',切断病毒传播链。"施秉银强调,"这不仅是对当前疫情防控的必要措施,也是对广大市民健康负责的做法。"
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升级
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西安市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
-
交通管控:全市高速公路收费站、国省干线检查站全部设卡,严格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严禁中高风险地区车辆和人员进入西安。
-
社区封控:全市所有小区、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立24小时值班值守,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
-
核酸检测:在封控区域内,每2天一轮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确保不漏一人。
-
物资保障:建立生活物资保供稳价机制,确保米面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
医疗救治: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发热门诊,组建医疗救治梯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专家建议:科学防疫,做好个人防护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西安市第四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张西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学防疫,做好个人防护至关重要。"
张西梅建议:
-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区,坚持科学佩戴口罩,确保口罩戴得正确、盖住口鼻和下巴。
-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避免在人员密集场所长时间逗留。
-
注意手卫生: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要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
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
配合防疫措施:主动配合测温、扫码、验码等防疫措施,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疫情之下,西安如何保障民生?
在实施严格管控措施的同时,西安市也在全力保障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市、区两级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帮助解决群众生活困难。
"我们建立了'社区+物业+志愿者'的联动机制,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到位。"雁塔区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我们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帮扶,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截至目前,西安市已建立1000余个临时救助点,开通24小时民生服务热线,及时响应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西安市商务部门每日调度监测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情况,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未来防控形势如何?
据西安市疾控中心预测,未来一周将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新增确诊病例数可能继续处于高位,随着节假日期近,人员流动可能加大,疫情防控面临更大挑战。
"我们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懈心态,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措施、最有力的行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家建议,广大市民要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传谣、不信谣,积极配合政府的各项防控措施,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家园。
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克时艰,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