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疫情现状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6月,全国共报告羊疫情128起,涉及15个省份,病死率高达15%-20%。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羊快疫是当前最主要的疫情类型,尤其在北方地区较为严重。
据专家分析,疫情反弹的主要原因包括:
- 养殖密度大:部分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导致羊群密度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加大。
- 防疫意识薄弱:一些中小型养殖场对防疫工作重视不够,疫苗接种不规范,消毒措施不到位。
- 气候因素:春季气温波动较大,湿度变化频繁,为病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业农村部防控措施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羊疫情形势,农业农村部已发布《2024年羊病防控技术指南》,提出以下防控措施:
加强疫情监测
-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实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机制。
- 推广使用快速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规范疫苗接种
- 根据各地疫情特点,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确保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
- 加强对养殖场疫苗冷链运输和储存的监管,确保疫苗质量。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 要求养殖场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
- 定期对羊舍、用具进行消毒,减少病菌传播途径。
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
- 增加对基层兽医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投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 推广“互联网+兽医”服务模式,实现远程诊疗和指导。
各地防控动态
北京市:全面排查,严防输入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已启动全市范围内的羊疫情排查工作,重点加强对来自疫情高发地区的羊只进行检疫,要求所有养殖场严格落实隔离制度,禁止未经检疫的羊只进入养殖区。
山东省:科技防控,精准治理
山东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慧畜牧”平台,实时监测羊群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推送预警信息,极大提高了防控效率。
新疆:草原防疫,刻不容缓
作为我国重要的羊养殖基地,新疆近期报告多起疫情,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专业队伍,深入牧区开展防疫宣传和技术指导,帮助牧民提高防疫意识和能力。
养殖户如何应对?
增强防疫意识
- 养殖户应主动学习疫病防控知识,定期参加技术培训。
- 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合理控制养殖规模,降低疫病风险。
完善防疫设施
- 加强羊舍通风、消毒设备的投入,保持羊舍干燥、清洁。
- 建立健全防疫档案,详细记录疫苗接种、消毒、治疗等情况。
科学用药
- 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细菌耐药性增强。
- 在兽医指导下科学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
专家建议:未来防控重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表示,未来羊疫情防控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防控经验,提升我国羊病防控技术水平。
- 推动疫苗研发:加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重大疫病的疫苗研发和推广。
- 完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羊疫情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养殖户共同努力,只有加强监测、规范管理、科学防控,才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保障羊群健康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关注官方发布,及时获取最新疫情信息,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声明:本文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公开通报及权威媒体报道,仅供参考,具体防控措施请以当地政府和专业机构的指导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