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苏州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新增病例数持续攀升,专家呼吁市民提高警惕,切勿松懈。
昨日,苏州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发布最新通报,全市新增确诊病例12例,其中确诊病例中轻型8例、普通型4例,无重症和危重症病例,自3月10日以来,苏州已连续多日报告新增病例,疫情防控面临较大压力。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控措施刻不容缓。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态势,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当前,苏州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广大市民应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积极配合政府的各项防控措施。
疫情最新动态
据苏州市卫健委通报,3月14日0-24时,苏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例,其中轻型8例,普通型4例,这些病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从疫情数据来看,苏州本次疫情呈现出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的特点,病毒传播链尚未完全查明,存在多点散发的可能,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专家分析:疫情特点与防控建议
苏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症状轻微等特点,这使得早期发现和防控面临更大挑战。
专家建议,市民应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场所、电梯、会议室等密闭空间,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不必要的聚集活动,勤洗手、常通风,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疫苗接种:筑牢免疫屏障
面对疫情,疫苗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控制疾病传播的最有效手段,截至目前,苏州全市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尤其是加强针接种工作已全面启动。
专家强调,已完成基础免疫的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应尽快接种加强针,以提高免疫效果,对于尚未接种第一剂次疫苗的人群,也应尽快完成疫苗接种,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心态
疫情带来的不仅是健康风险,还有心理压力,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信息,部分市民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苏州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建议,市民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适当的方式疏解压力,如进行体育锻炼、听音乐、阅读等,要避免过度关注负面信息,相信科学,配合政府工作,共同战胜疫情。
特殊人群防护指南
老年人防护
老年人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关注人群,专家建议,家中有老人的,应为老人准备足够量的口罩,并选择适合老人呼吸特点的防护产品,要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儿童防护
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教导孩子正确洗手、咳嗽礼仪等,外出时,为孩子准备适合的口罩和消毒用品,减少儿童在公共场所的逗留时间。
慢性病患者防护
慢性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是疫情防控的脆弱群体,这类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抵抗力。
生活建议:科学应对疫情
减少聚集
当前阶段,建议市民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避免参加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确需外出的,应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保持居家通风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进行定期消毒。
注意快递安全
接收快递时,建议在家自取,避免面对面接触,取回快递后,应立即洗手消毒,对快递外包装进行喷洒消毒处理。
辟谣:关于疫情的几个常见误区
"没有症状就不用管"
专家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中无症状和轻型病例比例较高,这些患者同样具有传染性,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或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市民,应及时报告并接受核酸检测。
"戴口罩时间越长防护越好"
正确佩戴口罩比长时间佩戴更重要,建议每2-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或当口罩潮湿、污染时立即更换,要确保口罩完全覆盖口鼻和下颌。
"家里有消毒剂就万事大吉"
专家强调,消毒是辅助手段,个人防护仍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市民应以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措施为主,消毒为辅。
苏州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让我们继续发扬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守护者,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注:本文数据截至3月14日,具体信息请以官方发布为准,如需了解最新疫情动态,请关注"苏州发布"、"健康苏州"等官方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