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街头,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成为城市最温暖的风景线,疫情之下,我们都是战士。
昨日晚间,南京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布会,公布了13号疫情最新通报,数据显示,南京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48例,其中普通型141例,重症型8例,目前所有患者均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
随着南京疫情形势持续发展,防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一座城市正在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战争中的战士。
01 疫情数据背后:南京的艰难与坚持
根据南京市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自8月2日南京禄口机场出现疫情以来,截至9月13日15时,全市共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48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
从机场地服部到定点医院,从社区网格员到普通居民,南京这座城市正在经受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确诊病例中,轻型107例,普通型141例,重症型8例,目前所有患者均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
病毒传播速度快如脱缰野马,南京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分级分类管理措施逐步细化,核酸检测点从最初的寥寥几个迅速扩展到覆盖全市。
02 疫情对社会的影响:挑战与应对
疫情之下,南京的生活节奏被迫放慢,地铁乘客数量明显减少,商场内顾客保持安全距离,学校转为线上教学,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
在江宁区,封控小区居民的生活物资配送成为重中之重,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组成配送小队,24小时不间断为封控小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成为南京疫情防控中的关键战役。
南京各大医院纷纷设立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确保发热患者得到及时筛查和诊治,市急救中心扩容120接线量,确保紧急救援需求。
03 疫情防控的关键:科学与责任
面对疫情,科学防控是关键,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严格落实"四早"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专家建议,市民应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出行,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卫生,要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传谣、不信谣、不恐慌。
在南京,科技赋能防疫已成为现实。"苏康码"与"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双码联用,健康码管理更加精准有效,公共场所扫码通行成为常态,这不仅是对个人的保护,也是对社会的负责。
04 疫情中的温暖:守望相助的南京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南京人的守望相助是最动人的风景,在鼓楼区,居民们自发组织起邻里互助小组,帮助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采购生活物资。
"疫"路有我,温暖同行,在浦口区,志愿者们不惧酷暑,坚守在核酸检测点,为居民提供帮助。"请大家保持安全距离,戴好口罩",这是他们共同的声音。
"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这八个字在南京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从80岁的老人到刚出生的婴儿,从外地来宁的建设者到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每个人都在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清晨的南京,阳光洒在长江大桥上,照耀着这座不屈的城市,在南京鼓楼医院,护士们正在为新一批患者进行核酸采样,她们的防护服已经被汗水浸透。
一位志愿者告诉我:"我们都在努力,都在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这就是南京,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守望相助。
疫情终将过去,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都是战士,都在为守护这座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