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突发疫情,全市紧急启动一级响应,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管理全面实施,市民生活秩序如何保障?核酸检测点连夜排起长龙,确诊病例激增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病毒传播链条?
烟台疫情最新数据通报
根据烟台市卫健委11月28日最新通报,自11月25日以来,烟台市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3例,其中普通型42例,轻型58例,重型3例;无症状感染者87例,目前所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从11月26日起,烟台市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相继暴发疫情,其中芝罘区病例数量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5%,经基因测序,此次疫情毒株为德尔塔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潜伏期短,最短仅3天。
疫情形势分析
传播链条初现端倪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首例病例为某海鲜市场工作人员,其活动轨迹涉及多个批发市场和餐饮场所,随后通过家庭聚会、同事接触、公共交通等途径快速扩散,形成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中出现了隐匿传播现象,部分感染者在潜伏期就已具有传染性,增加了防控难度,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医院交叉感染案例,但仍有医务人员感染报告。
疫情特点分析
与前期相比,本次疫情呈现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传播速度快,平均一代代间距缩短至3.2天,远低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5-6天。
二是发现较晚,从首例报告到疫情暴发已过去4天,期间发生了2-3次有效传播。
三是波及范围广,除芝罘区外,福山区、莱山区、牟平区均有病例报告,疫情存在跨区传播风险。
防控措施全面升级
重点区域封控管理
烟台市已划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管理范围:
- 封控区:要求“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如芝罘区某海鲜市场周边区域。
- 管控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如福山区部分居民小区。
- 防范区:实行“非必要不出区”,如莱山区部分街道。
目前全市共有12个高风险区域、38个中风险区域采取相应管控措施。
核酸检测全面覆盖
自11月27日起,烟台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截至28日18时,已完成320万人次检测,检出阳性病例18例,重点区域采取多轮检测策略,间隔不超过24小时。
为提高检测效率,烟台市在各社区设立24小时核酸检测点,并开通线上预约服务,减少群众等待时间。
交通管控措施
烟台市实施市内交通管制,除保障市民基本生活和防疫需要的车辆外,其他车辆原则上不得上路,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运营范围限制在防范区以内。
高速公路方面,G15沈海高速芝罘区段、S26莱栖高速部分出入口已临时关闭,确需通行的车辆需持有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医疗救治能力提升
面对疫情高峰,烟台市迅速调整医疗资源:
- 定点医院扩容:烟台山医院、毓璜顶医院等4家定点医院开放所有病区,改造临时病区120个,增加床位800张。
- 医疗队伍扩充:抽调全市1200名医护人员支援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组建10支移动医疗队随时应对疫情变化。
- 中医药参与:组建中医专家团队,为隔离人员和一线医务人员提供中药预防方剂。
民生保障措施
保供稳价
烟台市商务部门协调300余家超市、菜市场正常营业,开通线上订货、集中配送服务,市场监管部门24小时值班,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
教育安排
全市120所中小学、幼儿园暂停线下教学,开展线上授课,高校实施封闭管理,确需外出就医的学生凭医院证明离校。
心理援助
烟台市心理健康协会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市民提供免费心理支持服务,已有500余人来电咨询。
疫情风险提示
重点关注人群
- 11月15日至25日期间曾前往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的人员;
- 与确诊病例行程轨迹有重叠的人员;
- 近14天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
个人防护建议
-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 勤洗手、常通风,做好个人卫生;
- 减少聚集,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 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及时就医,不自行用药。
专家防控建议
烟台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张明建议:
“当前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广大市民应严格遵守防疫规定,配合各项防控措施,同时要保持冷静,不信谣、不传谣,储备必要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烟台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市上下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决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同时做好应急准备,确保疫情形势可控、可防、可治,广大市民应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做好个人防护,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
(本文数据截至11月28日24时,后续信息请关注烟台市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