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据北京市卫健委最新通报,截至2024年4月10日,北京地区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其中多数为隔离观察人员,社会面清零持续向好,这是自疫情暴发以来,北京每日新增病例数首次降至20例以下,标志着本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疫情数据更新:新增病例数创新低
根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最新疫情数据,4月9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12例本土确诊病例和8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与前期疫情相关聚集性感染事件有关,从数据来看,新增病例中,有7例来自隔离观察人员,3例来自重点人群筛查,2例来自社区筛查,未出现新的社会面病例,这表明本市疫情防控措施已取得显著成效,社会面传播风险持续降低。
北京市政府在4月8日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但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工作绝不能松懈,北京市将继续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疫情防控措施:动态清零政策成效显著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北京市采取了严格的人员流动管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4月9日,北京市政府再次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防控工作。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4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可控,但绝不能麻痹大意,她提醒市民,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部卫生等良好习惯,北京市将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专家解读:疫情形势向好但仍需警惕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北京疫情形势总体向好,但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中国仍需保持警惕,钟南山强调,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在于“精准防控”,既要防止疫情反弹,又要避免过度防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晓东在4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的疫情数据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北京地区的主要流行毒株,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病毒载量低,针对这一特点,北京市采取了更加精准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监测,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
疫情防控建议: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做好个人防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了一系列个人防护指南,包括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北京市还推出了“北京健康宝”小程序,方便市民查询核酸检测结果和健康状态。
专家建议,市民在公共场所应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避免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在饮食方面,应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食物烹饪时应充分加热,避免生食和半生食。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北京疫情数据的积极变化,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自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市各级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市民都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巨大努力,北京市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落实“动态清零”总方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北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