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12例,本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最新防控措施已升级,普通市民该如何应对?
8月15日,武汉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第102场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疫情形势和防控措施。
据武汉市卫健委通报,8月14日0-24时,全市新增确诊病例12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8例,这些病例分布在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东湖高新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区域。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也在逐步向好,武汉市已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01 疫情最新数据
武汉市卫健委通报显示,截至8月15日9时,武汉市现有确诊病例123例,无症状感染者327例,这些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但也在向外扩散。
从年龄结构来看,感染人群以30-59岁人员为主,占到总病例数的65%以上,其次是18-29岁人群,占比约25%,这与武汉市人口结构基本吻合。
从基因测序结果来看,本次疫情毒株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与前期流行的毒株有所不同,该毒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点,这也增加了防控难度。
02 防控措施升级
面对疫情反弹,武汉市迅速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8月14日晚,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面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宣布从8月15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
武汉市要求全市公共场所严格落实扫码、测温、限流等措施,电影院、游泳馆、健身房等密闭场所暂停营业,大中小学调整为线上教学,各类培训机构暂停线下培训活动。
武汉市还加强了社会面管控,社区实行封闭管理,每户居民每2天可安排1人持核酸阴性证明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公共交通工具也采取了限流措施,乘客须严格遵守防疫规定。
03 疫情源头追踪
据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介绍,目前疫情源头已基本查明,与国内某地暴发的聚集性疫情有关,8月10日,武汉市发现一例来自该地的旅客核酸检测阳性,随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通过流调溯源,发现这是一名赴该地旅游的武汉居民,返汉后引发了新一轮传播,所有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均已排查到位,并纳入管控范围。
专家分析认为,这波疫情传播速度较快,主要是因为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强,且部分市民存在松懈思想,未能严格执行防疫措施,这也反映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漏洞和短板。
04 疫情应对建议
面对疫情反弹,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健康提示,建议市民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非必要不离汉,确需离汉的,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从国内高风险地区来汉人员,须提前报备并接受健康管理。
第二,做好个人防护,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卫生,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密闭场所,更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第三,配合防疫措施,主动配合测温、扫码、核酸检测等措施,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接触,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如实告知近14天旅居史。
第四,保持良好心态,在疫情防控期间,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可以通过阅读、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05 疫情发展趋势
根据武汉市疾控中心预测,未来一周将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随着管控措施的落实,新增病例数有望逐步下降,但完全清零仍需时日。
武汉市已启动重点区域核酸检测,预计将持续一周左右,专家建议,市民应积极参与核酸检测,配合做好样本采集工作。
从疫苗接种情况来看,武汉市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截至8月14日,全市疫苗接种总剂次已超过1200万剂次,18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95%。
06 疫情生活影响
疫情反弹对武汉市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餐饮业、旅游业、零售业等受到较大冲击,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难。
为减轻疫情对民生的影响,武汉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减免部分商户租金、提供线上就业服务等,加强物资保供稳价,确保市民基本生活需求。
在教育领域,武汉市全面推行线上教学,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各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授课,保障教学秩序稳定。
07 疫情防控成效
尽管疫情出现反弹,但武汉市疫情防控成效依然显著,从数据来看,武汉市现有确诊病例数较高峰期已大幅下降,医疗系统运转正常,救治能力充足。
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落实"四早"要求,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加强疫情监测预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市民的防疫意识明显增强,主动配合防疫措施的自觉性较高,这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保障。
夜幕降临,武汉的街道比往日安静了许多,社区里,志愿者们挨家挨户发放核酸检测通知;医院里,白衣天使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隔离点,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没有旁观者,也没有退缩者,每一个普通市民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一个平凡岗位都在默默付出。
正如一位武汉市民所说:"我们经历过一次封城,不是英雄,只是尽力而为,我们再次团结起来,没有什么困难是我们战胜不了的。"